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花雨社、摄影社富阳采风剪影

品富春山水,赏先贤风雅

——花雨文学社、微视界摄影社富阳采风

“天下佳山水,古今推富春。”早在元代,文人吴桓赞就曾这样盛赞富春江沿岸一带的山水风光。

这里,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。

这里,文人郁达夫度过了他最初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。

这里,更是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“第一神品”的《富春山居图》之发源地。

……

古往今来,富春江两岸的这一脉清山秀水,如画风光,孕育出无数的名家巨擘,也让无数的文人墨客心向往之。

阳春三月,时令春分。追慕先贤的足迹,花雨文学社、微视界摄影社师生一行四十六人来到山水如画的富阳,品富春之山水,赏先贤之风雅。

【山林之乐幽且闲,何人卜居半山间】

从前

富春江边有个白鹤墩

白鹤墩边有个庙山坞

庙山坞里有个小洞天

小洞天里有个南楼

南楼里有个仙风道骨的老人

老人画了《富春山居图》

……

这次采风之行,我们从山脚下的黄公望纪念馆开始,一路步行直至半山腰的黄老先生结庐处,歌谣中提到的所在,“小洞天”“南楼”一一都遍览过了。

春天的富春山,雾霭缠绕在山顶处,云山烟树,飘飘渺渺。山峦层层叠叠地竖列着,和老先生画笔下的《富春山居图》几分神似。

当年,黄老先生遍游名川,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,晚年便定居于富阳的庙山坞,清新秀美、朴素平和的富春山水给了黄公望艺术创作的灵感,在七十九岁那年,因朋友之请作此《富春山居图》,前后历时七年之久,之后翩然离世。
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品,展现了他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力,也是他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辉煌结晶。

在黄公望纪念馆,同学们观看了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影印本。在展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,大家认真聆听了图中所蕴含的意蕴。走出纪念馆,再度放眼四周起伏的山脉,行走在翠竹夹道的林荫路上,沿途落英缤纷,春色醉人,黄公的寓所就在这半山之中,有诗为证“山林之乐幽且闲,何人卜居半山间。”

走进黄公望纪念馆

参观传世巨作富春山居图

观看富春山居图相关影视资料

走进黄公望隐居地

在黄公望隐居地小洞天合影

驻足黄公望隐居地南楼

【碧桃三月花如锦,来往春江有钓船】

位于富春街道的郁达夫故居是现代小说家、散文家郁达夫先生童年和少年生活过的地方。

昔日两层楼的小院落,如今已经改造为公园。故居以建筑主体、图版、展柜等内容陈列相结合,分别展示了郁达夫生前遗物和书籍物品,重现了郁达夫童年、少年、结婚时的生活情景。

郁达夫少年去国,而后一直飘零于故乡之外,但他对于故乡的情感却始终没有减灭过。

家在严陵滩下住,秦时风物晋山川。

碧桃三月花如锦,来往春江有钓船。

诗中,他曾这样描绘他的家乡。走出故居不多步,就是富春江畔了。当年,少年的郁达夫该是常常漫步江边,江中白帆点点,碧波渺渺,远处群山绵延,层峦耸翠。诗意和灵性也就在这里潜移默化着滋养而生了。

【此处山清水秀,胜似吕梁龙门】

龙门古镇,据传是三国孙权的故里。村内以独特的明、清古建筑群而闻名,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。

据说,龙门90%以上的村民是孙权家族的后裔,连国父孙中山都和古镇的孙氏一脉颇有渊源。

走进古镇,看不到皖南徽商豪宅的金碧辉煌,也体会不到在拱桥下泛舟的水乡幽情。到处是卵石铺成的小路,还有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宅民居,暴露原木本色的宽阔的厅堂,处处散发着山村的粗犷与清新。

这里的古建筑类型是非常齐全的,不仅有民宅,还有明代的砖砌牌楼,有塔、寺,有祠堂和数十座厅堂……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沧桑和战乱之后,至今保存完好,伴随着古樟,小桥,溪流与古街,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。

来到古镇时,已是午后,古镇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自家院落前,择菜,浣洗、吃些点心,唠唠家常,十分的闲适。

沿街也有吆喝买卖的,来几个古镇的油面筋,喝一碗自制的米酒酿,再加两个土家烧饼,“此间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”传说中纯粹质朴的农家生活,不就是这样的吗?

在夕阳西下之时,我们采风之行踏上了归程。走出龙门古镇,大红的灯笼挂在桥头,连成红灿灿的一片;溪边,油菜花片片金黄,自在随意的绽放着……

诗意,画意,古意全在这一方春日的富春山水之间。

穿行在古镇小道

品尝古镇小吃

欣赏古镇工艺品

做客古镇思源堂

在古镇合影

在孙权故里合影